第290章 汉俄:置地条约与高加索_美洲日不落
笔趣阁 > 美洲日不落 > 第290章 汉俄:置地条约与高加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0章 汉俄:置地条约与高加索

  第290章汉俄:置地条约与高加索

  七月底的圣彼得堡,虽然还是夏季,但是所有人感觉就好像冬季一般。

  就在今天上午,英汉联军攻克了基辅,拿下了大半的乌克兰,彻底锁死了俄军撤退的通道。

  自此,本来“胜券在握”的巴尔干半岛,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岛,并且很可能,再失去超过二十万名俄军。

  这对于已经损失超过三十万大军俄罗斯而言,是一次致命打击。

  此时的冬宫内,尼古拉已经完全没有了几个月前发动战争时的气魄,也没有了攻克巴尔干之后,那种“意气风发”的霸气。

  有的只是一个中年男人,在“力不从心”之后,那种深深的“无力感”。

  这种感觉就像刀一样扎在尼古拉的胸膛,让他怎么也喘不过气。

  在原时空中,战争失败后,因为无法承担压力,尼古拉选择了自杀,现在的尼古拉其实也有一点这样的倾向,但现实的压力,却让他无法那么容易的“摆脱”这样的困境,只能选择抗到底。

  “啊!!”

  “陛下,陛下……”

  “请冷静!!”

  “陛下……”

  书房内,刚刚还在看战报的尼古拉就像着了魔一般,“嚎叫”了起来。

  门外的女仆和侍从立马跑进来“安抚”他。

  就像哄小孩一样,最后,也只是暂时稳定下来。

  当尼古拉冒着“通红”的双目,喘着“粗气”的时候,整个人就像杀人了一般。

  周围的那些侍从也不敢开口,毕竟对于他们来说,沙皇陛下如果出一点点“差池”,他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。

  只能静静的等待他“醒来”。

  最后,还是尼古拉自己缓了过来,醒来第一件事就是:

  “国内还有多少军队,快去,快去叫大臣过来!!”

  是的,对于尼古拉来说,军队才是他的“命根子”,他要知道的“财产”情况,只有这样,才能规避风险。

  而在高加索战场,经过长时间的“摩擦”战。

  俄奥两军实际都有打出什么成果,无非就是你拿了多少山口,我丢了几处“山堡”。

  但这对于双方总共十五万大军来说,没有任何意义,甚至可以说,战争从未真正的打过。

  而双方之所以不打的原因,除了高加索糟糕的山区地形限制,还是因为战场局势。

  在山地打一场大规模战争,其成本可比平原地区高多了。

  而且平时那些大炮基本也很难用到位,在这里,小口径火炮,才是真正的王者。

  甚至在某些地形“奇怪”的山坳,手榴弹才是王者。

  往往一个从山头扔下去手榴弹,可以扔到路中央。

  这种奇葩的道路,也只有在阿富汗才有,但在这里,你都可以看到。

  高加索这片地区,用高加索司令司徒君庭的话说就是:

  “一个由高山组合出来的地区,面积广大,民族众多,民风彪悍,基本上就是一个山头土匪聚集地。”

  “治理这种地方,基本就靠两样东西,弯刀和蜜糖,你和他们说仁义,他们不会听,甚至还会觉得伱傻,至于国内某些报纸说的山区民风淳朴,反正我是没见过拿土枪抢劫军资的民风淳朴!!”

  (刚来的时候,某个部落抢夺过路军车,杀了几名辎重兵,后来杀了一波,才止住)

  “总而言之,这个鬼地方,打仗不好打,到处都是弯弯绕,很容易迷路,打起来也麻烦,敌军只要往山头一钻,就不好找了。”

  “若是想在这里站稳脚跟,必须和当地部族打好交道,毕竟,这帮本地人,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。”

  这是司徒君庭写给内阁的电文。

  全篇用了大量白话,本来按照汉国文官的惯例,这种白话,基本没有人写,但谁让刘鹏最近“心血来潮”搞什么白话风,提倡说白话。

  只不过这玩意就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了,毕竟,目前的汉国又不是后世的神州,不会生出文言文不如白话,甚至废除汉字的想法。

  相反,此时的汉国可是最维护汉家文化的国家,从正式官文以及奏折中就可以看出,主要还是文言文,毕竟要是用白话,那帮文官,确实丢不起这人。

  (此时的白话文,在汉国多是报纸,乃至文学作品上,正式的,有文化的,普遍还是用文言文)

  当然,这其中不包括武官,毕竟对于武官来说,说白话比“文绉绉”的文言文更好。

  毕竟,大家是来打仗的,不是来考科举的。

  亚美尼亚,奥斯曼高加索下的一个地区,或者说,就是全部,毕竟在失去格鲁吉亚乃至阿塞拜疆之后,整个高加索留给奥斯曼的地方实际也已经不多了。

  此时的亚美尼亚街头,往往会出现一个场景,穿着夏装的亚美尼亚女人和他们的汉国“男友”。

  当这个亚女汉男的组合,走在大街上时,除了一些亚美尼亚“青年”会感到愤怒,其他都会露出和善的笑容。

  毕竟对于那些一辈子生活在“贫瘠”中的亚美尼亚人来说,这帮远道而来的汉国人可真有钱,他们不仅有大把的“华金”,还有一些从未见过,吃过,用过的商品。

  毕竟亚美尼亚是一个内陆地区,还是在高加索这样的山区,道路本来就不怎么通畅,像自行车这样已经普及世界岛产品,甚至都不怎么多,毕竟奥斯曼帝国内部的“税收”可不少。

  而像手表这种汉国也才慢慢普及的“奢侈品”,更是可望不可及。

  汉国人,或者说汉国军人,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,就像一个见过世面的“海龟”,和一个几十年没有出过村的少妇,这个少妇天然对天天路过家门口,“英姿飒爽”,诗书才情的少年郎感兴趣。

  当然,对于那些土耳其人来说,也算是个好事,毕竟有了亚美尼亚美女的“献祭”。

  这帮汉国大兵,也不会“祸害”自己人了不是。

 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一处山头上,日复一日的进行着炮战。

  轰轰!!

  几枚五十五毫米炮弹砸在对面的山头,对面的俄军也开始还击。

  最后,几轮炮击之后,大家零伤亡,这种地形打仗,除非大打,小打基本就是捉迷藏。

  看谁捉到谁!!

  对于汉国军队来说,高加索本来就不是主要战略方向,再加上这里离英国人太近,基本不可能有过多的接触,所以本质上,还是“混日子”。

  就向军部打来电报:

  “高加索事,拖住即可,无需用功!!”

  既然是拖,那就是怎么浪费时间怎么来。

  像这种节省时间,又节省弹药的做法,受到了汉国军队的热烈欢迎。

  目前驻扎在高加索的汉军在补充了一部分日本兵后,大概还有一万四千人。

  这一万四千人,基本保持“零伤亡”,以及每天上千枚炮弹的消耗。

  之所以要保持消耗,一是因为运回国更贵,二是因为这是奥斯曼人买单。

  (奥斯曼以未来五年关税作为抵押,从汉国贷款了超过四亿华元)

  奥斯曼帝国,别看大成这样,家底还是很厚的,每年的财政收入,放在全世界也是前五的水平。

  当炮战结束,完成“工作”的炮兵,伸了伸懒腰,随后便开始撤炮,这除了架设火炮,最累的工作。

  而当火炮收理好后,几个穿着麻布衣服,棕色头发的少年跑了过来,伸手要糖吃。

  看着这几个“车臣”少年,炮兵队长的嘴巴“扯了扯”,最后掏出几个“蓝猫”奶糖,给了这几个为他们通风报信的小鬼。

  (高加索民族众多,杂处居多)

  接过奶糖的少年,高兴的喊了声蹩脚的“谢谢”,最后便跑了,就像他们来的时候一样。

  当火炮被骡子拉下山头后,绕了不知道几里的山路,回到了他们的驻地,一个亚美尼亚的村落。

  之所以不去车臣那边,还是因为车臣人不老实,总是想要他们的“好处”。

  上次有几个车臣“大胡子”,拦住他们,希望他们卖炮。

  最后在“呵斥”与“威胁”,下,才结束了这场“闹剧”。

  但是车臣人不靠谱的印象却深入了人心,以至于现在很多部队听说今天的向导是车臣人,都留一手,毕竟这帮家伙实在太野了。

  在高加索这片地区,不缺能打的民族,但像车臣人这样骑马持刀,到处“耍”的民族,却不是很多见。

  这帮人说好听点是山地民族,说难听点,其实就是一群山匪。

  对于这些“不老实”的山匪,汉军的做法一直就是“强硬”。

  毕竟这帮家伙有限的大脑,也只能听的见这些。

  …………

  夜里,高加索的天气逐渐转凉,不复白天的温暖,而是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。

  就像这里的山脉一样,“孤寂”“荒芜”。

  篝火下,亚美尼亚少女戴着花帽,跳着裙舞,惹的那些汉兵纷纷“赞美”。

  炮队的吴队长是个三十五岁的中年男人,这个年龄还是个队长,营长就是头了。

  吴队长靠在大树下,看着对面的那些年轻男女,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,好似在怀念自己的青春。

  对于这个小山村,一开始他们不是很适应,毕竟这次征兵主要是西海岸,这里有很多大城市,这帮城里人,可是很难接受没有自来水,用旱厕的生活。

  好在大家都是“玩命”的,倒是不在乎这些小节。

  但是高加索地区贫苦还是惊呆了这些“城市年轻人”,对于他们,没有自来水,没有抽水马桶,也就算了,毕竟这里是山区。

  但是连物资都缺乏,甚至出现香烟在当地算是“硬通货”的情况。

  虽然很夸张,但这就是高加索,这里是交通不便的山区,不是平原,这里的一包茶叶卖几倍,毫不夸张。

  在这里,汉军的年轻人,真正感受到了另一个世界,没有电报,没有戏剧院,没有公园,没有漫画,没有高楼大厦。

  甚至连胶鞋都算宝的地方,这种地方,让汉国年轻人有一种“不真实”的感觉。

 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,人生来便是如此。

  怎么有人??

  当汉军士兵拿着国内“跨越大洋”送来的漫画,看的不亦乐乎的时候,这些高加索人只能一边“好奇”的看着,一边用粗糙的手,讨要几颗可以换粮食的奶糖。

  (当地大户有些喜欢汉国货,会用粮食交换)

  甚至在汉军所到的地方,还出现了一阵“经济繁荣”,虽然很短暂,但也让本地人感受了一下“占领军”的好处。

  为了满足这帮汉国大兵的“胃口”,后勤部送来了超过十几万本漫画书,以及上千吨的奶糖,乃至一些包括自行车,烟酒在内的军需。

  这些东西,他们自己自然消耗不完,在黑海,在乌克兰,甚至在高加索,都有汉国的产品流向黑市,给当地人带来一点点来自美洲的“震撼”。

  吴队长脑海中“闪过”一些最近发生的趣事,最后搂着一个“高加索特产”,进了房间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巴黎郊外的一处庄园,这处隐蔽的庄园,已经是作为“谈判”的第四次地点了,甚至有一种专属的感觉。

  “大臣阁下,我们无法接受失去克里米亚,乃至乌克兰的后果,这会让俄罗斯帝国失去整个东欧。”

  “我想,这不是大英帝国希望看到的吧??”

  作为尼古拉派来的谈判代表,拉希金看着对面的英国外交大臣霍克,不断的阐述着有关克里米亚对俄国的重要性。

  而且这次因为最近英汉联军占领了基辅,英国人的胃里也大陆起来,竟然扶持了一个乌克兰大公国,来和俄罗斯分庭抗礼。

  至于所谓的乌克兰大公,到现在都没有呢,要不是因为战争还在继续,欧洲总有几个没落的贵族希望来做英国人的“匕首”。

  对于这个乌克兰大公国,直接气的尼古拉要“暴走”。

  但最终,还是坐回了谈判桌,毕竟已经失去三十多万大军的俄罗斯,哪怕还有所谓“百万雄兵”,也支持不下去了。

  毕竟剩下的那些人,大家心里都清楚,都是“充数”的。

  而在对面的英国外交大臣霍克自然也明白俄罗斯的弱点,所以毫不客气的回道:

  “阁下,你知道的,没有白吃的午餐!!”

  拉希金看着这个狡猾都英国外交大臣,心里“暗骂”,最后咬牙道:“我们可以承诺不在中亚地区扩张,维持现状。”

  听到这话,霍克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是笑容,让拉希金眼神一亮,最后开口道:“阁下,中亚地区我认为还是最好不要动为好,至于乌克兰,这个地方,毕竟是大英帝国用鲜血换来的,不能一句话就拿走。”

  拉希金追问:“需要什么??”

  “需要监督。”

  “为了保证俄国不会在黑海在挑起战争,克里米亚可以归属俄国,但是治权,却必须属于奥斯曼。”

  听到这话,拉希金已经明白了英国人的意思,无非就是要他们和奥斯曼一直打下去,永远受制于英国。

  对于这样的情况,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,但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。

  当英国人带着“胜利”回到伦敦的时候,拉希金又“迫不及待”的跑去和汉国人谈判。

  但是,汉国人的胃口,实在惊呆了拉希金。

  看看他们都要什么,阿拉斯加,包括勘察加在内的东西伯利亚。

  如果说英国人是阴险,汉国人就是屠夫。

  “部长先生,你们的要求实在太高了,没有任何国家,会接受这样的条件,这样会让俄罗斯失去整个东方。”

  听着拉希金的“刮躁”,汉国外交部长宋平山就像没有听见一样,拿出了一份文件丢了过去。

  “这是??”

  看完用法语标注的文件后,拉希金整个人都“懵”了,毕竟这样的条约他还真没有见过。

  而在对面的宋平山则是用流利的法语开口道:“希拉金先生,现在的俄国经济很不好,这份条约对于俄国来说,已经是最好的条件了,我想您应该知道欧洲银行的利率吧??”

  拉希金点了点头,他明白对方什么意思,但他很难这么快“说服”自己,或者是说服沙皇。

  最后,他只能以“思考”为由,去打电报给冬宫。

  几个小时后冬宫内的尼古拉看着手中的电文,眼神迷茫,他知道,没有比这更好的条约了。

  “思绪”良久,最后发出一句:“希望这帮汉国人不是欺骗我们,要不然……”

  最后几句,已经听不清了。

  两天后,两份条约同时出炉,一份是俄土停战条约。

  条约规定,俄罗斯放弃对奥斯曼境内斯拉夫人的保护权,并且向奥斯曼移交克里米亚的管理权,治理权在奥斯曼,并赔偿一千万卢布作为战争赔款。

  (奥斯曼一直要求的,要不然没有办法和国内交代)

  第二份是汉俄置地条约,俄国向汉国出售包括阿拉斯加,东西伯利亚在内的土地,总计四百八十三万平方公里。

  汉国出价三千万华元。

  看起来极为低廉,但在这个时代就是如此,东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在这个年代人眼中,就是蛮荒之地,俄国人虽然心疼,但真正的心疼的不是那些领土,而是俄罗斯帝国的尊严,或者说是“沙皇”的尊严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不记录在里面的经济援助条约,汉国向俄国提供价值两亿华元的经济援助。

  一部分是换成英镑,大部分是汉国的物资。

  尼古拉需要这些物资来安抚国内已经快崩溃的人心。

  汉国的这份经济援助算是卡住了时间点,刚刚好就是俄国最需要的时候。

  最后没有办法,尼古拉只能接受这份对他本人而言,“耻辱”的卖国条约。

  而对于汉国来说,获得这四百八十三万领土之后,总领土包括兰芳在内,一共是八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,在全世界,仅次于大英帝国,大清和沙俄,美国更是被甩在了身后。

  龙武十三年,无疑是开拓的一年,就像汉国后世史学家所说:

  “当三千万华元加两亿贷款传来后,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,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,阿拉斯加,东西伯利亚只是蛮荒之地,花了这么多钱,却只换来一片废土,无疑是不划算的。”

  “但从历史的角度上看,我们是真正得利的一方,虽然这个利益只能在几十上百年后才能看出,但只是全面控制太平洋这一条,这个钱就花的值,非常值!!”

  历史教授吴文雄发表于西京日报。

  他正是吴队长的孙子!!

  求月票,请求大家给个支持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